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6/28-1778/7/2

瑞士裔的盧梭,與孟德斯鳩,伏爾泰⋯⋯
被稱為法國啟蒙運動的三劍客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盧梭本身也寫作過歌劇與其他音樂作品
風格近似於C.P.E Bach(大家所熟知的老巴赫J.S.Bach的兒子)
大約是巴洛克後期與古典時期的過渡之間

出生於日內瓦,祖父與父親,兄弟都從事製錶業
盧梭家族雖並非來自於貴族階層
卻也有中產階層的等級
1762年出版的"愛彌兒:論教育"Emile:ou De l'education
是盧梭自認為寫得最好的一本書

以小說的方式闡述教育理想
主人翁愛彌兒為貴族遺孤
(有足夠的經濟環境受教育)
智力ㄧ般(智力特異的設定大概很難當做範本)
並且身體健康
以他與家庭教師之間的互動
說明如何教育出ㄧ名理想中的公民

書裡將人的成長分為五個時期:
1. 幼兒期:還不會走路與尚未發展語言能力
2. 兒童期:只在乎生理需求,還欠缺理性與道德感
3. 青少年期:有獨立生存的能力,但還欠缺道德良知的完整建構
4. 青春期:開始真正的社會生活,良知會引導道德行為的實現
5. 成人期:社會與家庭關係為主,開始負擔責任

過於型式化的教育在盧梭眼中是不適當的
他崇尚自然,認為幼兒並非成人的縮小版
盧梭名言"教育乃是人類作為一種創造的動物,本著理性與自由,來自我形塑成人的活動"

但他的觀點也引起其他知識分子的反對
例如12歲前不接受文字課程
以及12歲前必須遠離社會,在自然中成長
主張男女不平等,忽視女性受教權

在1762年愛彌兒一書出版後
法國高等法院正式通緝盧梭
迫使他只好逃亡英國
無法說是因為單單一本書而使盧梭被通緝
他先前與其他知識分子例如伏爾泰等交惡
愛彌兒一書出版
引起了一片反盧梭聲浪
不但通緝,在盧梭逃亡後還禁止他進入法國

The Village Soothsayer (法文名:Le devin du village
1752年10/18首演
盧梭作的單幕歌劇
此歌劇的序曲

https://youtu.be/JAstYbAyUOM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音樂史
    全站熱搜

    chinyun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