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比賽

有些家長問:要不要參加比賽?
可以不參加嗎?
我家小孩能參加嗎?

跟比賽相關的疑問
需要在幾個前提之下---
1 孩子本身有意願嗎?
2 家長需要協助孩子的有哪些事?
3 必要性與可能引發的結果

針對以上三點一一敘述
希望能夠讓家長們有個方向
對於孩子的藝術興趣培養有足夠的概念
不要淪為補習班或老師的招生宣傳招牌
為了比賽得名而抹殺了孩子的能力與興趣
或是錯誤的學習方式
反而只是用報名費換了獎盃
卻沒有真正的程度

1 .孩子本身有意願嗎?
這關係到好幾個層面
撇開所謂的天分以及努力問題
還要考慮孩子的性格
*害羞的孩子:
無論比賽結果如何
都可能埋下內心對於上台的陰影
上台有很多方式,音樂會是更好的選擇
參加樂團等團體演出
不但能減少緊張
更有與同儕一起完成目標的成就感
*注重結果的孩子:
只要能得名就好
可能會比賽曲以外的曲目都不練
著重在想辦法得到名次
或是結果不如預期時
從此放棄對音樂的喜好
*比賽可有可無,但能不參加最好的活動冷感型孩子:
通常大小事都由父母安排
如果能不做最好什麼都不參加
很有可能參加了比賽
得到成績不如預期時
心裡有種害怕會被父母責罵的想法
但本身又沒有意願
很可能從ㄧ開始練習就放任進度落後
想著:如果彈不好,比賽不得名是應該的
從此爸媽可以放棄比賽或逼小孩學才藝的念頭更好

2. 家長能提供的協助有哪些?
對於環境,時間精力金錢的付出
在之前的文章提過
孩子成長學習的過程
家長的影響力佔很大比例
能不能提供練習環境與樂器
願不願意花時間陪伴孩子練習
加上長期的精力與金錢的花費
是否能夠把培養藝術內涵當做第一要務--聽音樂會,參加音樂活動等
挑選好的師資與重視跟老師的溝通
(所謂的好師資不光是學經歷問題
而是教學熱忱與能力
另外就是老師品性
學經歷造假的老師人格上是否能信任?
老師是否在乎學生學到東西
還是單純來賺鐘點費?
不斷要學生參賽或檢定
是為了宣傳自己還是提高鐘點費的方式?
還是基礎不會打,只丟大曲子叫學生拼命練?)

3 .比賽的必要性與引發的結果
如果照上面所說
比賽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嗎?當然不是
比賽的目的在於
增加上台機會/有個努力目標/見識其他人的程度
不是建立在這些基礎上的話
ㄧ方面對於比賽結果的得失心變得太強烈
學習才藝的目的變成名次而不是陶冶文化氣質
或是把名次當進步的標準
這樣就會把學習的順序弄反
快速看到效果是不可能的
但是用人為因素去提升名次
就會以為得到了學習效果
家長因此被蒙蔽
得名卻沒有程度的大有人在
學個幾年看似彈大曲子又能比賽得名
實際上該有的程度完全沒有
比從不比賽的學生更糟
當老師或補習班不斷宣導(或力勸)學生參賽
是真的因為學生有能力
還是需要招生宣傳的工具?
重視學習要認真打基礎(打基礎就要好幾年)
還是在乎孩子真的學到音樂或敲琴鍵?
家長們不妨重新檢視

以上由數次擔任音樂比賽評審Clare老師
與其他幾位音樂比賽評審的建議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內湖區 音樂教室
    全站熱搜

    chinyun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